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写了二十年。
里面有很多句子很美。特别是下面这一段,想必大多数爱读书的人都看到过:
天色微微向晚,天上飘着懒洋洋的云彩。下半截沉在黑暗里,上半截仍浮在阳光中。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然后有很多很美的性爱暗示,比如:
那些小山上长满了草,草下是红土。上午风从山上往平坝里吹,冷得像山上的水,下午风吹回来,带着燥热和尘土。陈清扬来找我时,乘着白色的风。风从衣服下面钻进来,流过全身,好像爱抚和嘴唇。
再比如,比较隐晦的性爱描写:
我和陈清扬在蓝粘土上,闭上眼睛,好像两只海豚在海里游动。天黑下来,阳光逐渐红下去。天边起了一片云,惨白惨白,翻着无数死鱼肚皮,瞪起无数死鱼眼睛。山上有一股风,无声无息地吹下去。天地间充满了悲惨的气氛。陈清扬流了很多眼泪。她说是触景伤情。
两只海豚、考拉爬树什么的简洁凝练,却一点也不干巴巴,而是湿漉漉,让人浮想联翩,也许这就是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力量。
王小波的理科肯定比文科好,逻辑肯定比修辞好,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即便真有病,也克制着不大声呻吟。这是跟中国科幻大师刘慈欣异曲同工之处,难怪有人说男生肯定会喜欢《黄金时代》,就好像男人肯定会喜欢《三体》II,因为读来有种那啥的快感。
《黄金时代》更像是一台精密设计的仪器,经过数次重写的程序,成为一个独立运作的世界。王小波写出来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大部分需要读者自己想象补全,回味隽永,韵味深长。
我老家的书柜有《情人》这本书,我小时候真的把它当成大黄书来读的,《黄金时代》应该是中国版本的《情人》,年轻人从中可以读出性爱,年长者性欲减退后,就可以读出人性,无奈和彷徨。年轻的时候,叛逆,向往自由,可以一夜七次。年长之后,只剩望洋兴叹,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地铁站里寻找着绿子,在船舱里独自哭泣,看火车远去。
这里没有看低王朔的意思,反而很喜欢王朔的文风,然而读过王小波之后,发现王朔真的是太温柔。
读《黄金时代》的时候,耳边总会自动响起约翰列侬的《Oh My Love》,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那些能够拥有一生所爱的人是多么幸福,真希望知道小野洋子晚年再听这首歌会是什么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