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

周杰伦 – 青花瓷
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开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云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云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云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生日快乐

昨天到小饭馆吃饭。
一个小朋友请我帮他穿针引线。
他跟他的姐姐折了大小十来个个纸鹤,想用线穿起来成为一串。
还自己手工绘制了生日贺卡。
看到生日蛋糕,知道他们的妹妹当天过生日。
很温馨。
想我小时候,每次生日,妈妈总要做很多好吃的,
妈妈买蛋糕,爸爸点蜡烛。
爸爸用传说中他两个月的工资买的徐州第二批的录音机放他自己录的整盘的生日快乐歌。
很温馨。
生日快乐歌很多首。
还是最喜欢郑智化的那首:
你的生日让我想起
一个很久以前的朋友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他流浪在街头
我以为他要乞求什么
他却总是摇摇头
他说今天是他的生日
却没人祝他生日快乐
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握着我的手
跟我一起唱这首生日快乐歌
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
别在意生日怎么过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思君如清风,晓夜常徘徊~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思君如陇水,长闻鸣咽声~

 


思君如回雪,流乱无端绪~

 


思君如日月,回环昼夜生~

 


思君如明月,明月逐君行~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思君如萱草,一见乃忘忧~

 


思君如百草,撩乱逐春生~

 


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思君如孤灯,一夜一心死~

 


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暮暮朝朝,月月年年,复如是~~
 
 


形同趣异的同题诗

        ――乐府旧题“自君之出矣”诗话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旧题,取名自建安诗人徐幹一首著名的《室思》诗,此诗以女子的口吻,诉说对远方丈夫的深情思念。其第三章末四句曰:“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写情缠绵动人,设喻妥帖传神,深受后人赞赏。南朝以来,不断有人模拟这四句的形式进行创作,抒发思妇的相思哀怨之情,“自君之出矣”遂成为独立的乐府诗题,此类诗又可归入思妇闺怨一类诗之中。与其他的拟乐府诗不同,《自君之出矣》基本上都保持着徐幹原诗的内容与形式,即形式与内容始终一致,而且大都是五言四句,其首句必述“自君之出矣”,次句须叙一件日常生活之事,后两句则以“思君如××”引出各种喻体。因叙事与设喻不同,使得此类同题诗呈现出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的意趣之美。下面结合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简要的赏析:

  颜师伯(南朝·宋)《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芳帷低不举。思君如回雪,流乱无端绪。”这首诗所描写的已不只是单纯的思念,而是女子由于思念时间之长、思念程度之深所形成的心烦意乱的情绪。由于丈夫远出不归,长久的思念折磨着女主人,令她百无意趣。绣帷低垂,却无心挂起。接下来又用回雪来比喻愁思的郁结不解、纷乱无绪。喻体不仅真切,而且兼具意象之美,叹为观止。此外,雪的洁白无瑕也象征了女主人公忠贞不渝的品德。

  范云(南朝·梁)《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秋风时至,北雁南飞,深闺独望,愁思袭上心头。诗人以秋风吹罗帐暗示女子的空闺寂寞,一“咽”字,已现秋风愁煞思妇之状;以蔓草连延来比喻女子的情思没有止境,“绵绵无绝期”。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织机了,即使“札札弄机杼”,想必也是“终日不成章”的。诗人用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她日日夜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宛如那轮圆月,在渐渐减弱其清辉,慢慢变成了缺月。这两句写得既含蓄,又真挚动人。

  雍裕之(唐)《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宝镜为谁明?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夫君外出,思妇独守空闺,无心对镜梳妆打扮,这宝镜为谁而明呢?
“宝镜为谁明?”一句,又比徐诗的“明镜暗不治”更进一层,相思之苦跃然纸上。思念夫君,就像陇头的流水,长流无极;寂静的午夜耳闻陇头呜咽的流水声,怎能不叫人肝肠断绝,感伤悲泣呢。以流水不断,喻日夜思君“无有穷已时”;以水流无限,喻思妇情意之长;以流水呜咽,喻情意凄切。可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陈叔达(唐)自君之出矣(其二):“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从丈夫离家的那一天起,明镜前便不再出现思妇的“红妆”,因为悦己之人不在身边。不仅镜前“罢红妆”,而且又整天以泪洗面,“拭却千行又万行”。以“夜烛”“煎泪几千行”喻思妇之相思,既点明难眠之人内心倍受愁苦煎熬之情,又可想见空床独卧之人转辗反侧之状。在思妇眼中,那燃烧的蜡烛似乎带上了感伤的情调,“替人垂泪到天明”。

  李康成(唐)《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弦吹绝无声。思君如百草,撩乱逐春生。”夫君久出未归,闺中之人抑郁寡欢,纵然良辰美景之日,赏心悦目之时,弦吹也不再发出美妙动听的乐曲。而相思之苦,又如春光中疯长的百草不可抑止。春光无限,杨柳拂风,百草逐生,睹景伤情,心绪撩乱难宁,自然会萌生“悔教夫婿觅封侯”之意。此外,在表意达情上,“逐春生”的“百草”也较范诗“秋风”中的“蔓草”更加丰富,让人感受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春光中落寞的情怀。

  卢仝(唐)《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壁上蜘蛛织。近取见妾心,夜夜无休息。”壁上蜘蛛,日夜不停地忙碌织网;闺中思妇,永无断绝地愁苦相思。蜘蛛吐丝成网,思妇见“丝”生情,一动一静,“相看两不厌”。在思妇月色中观“壁上蜘蛛织”这一百无聊赖的生活细节中,诗人见相思之真意,可见立意之高妙。

  在乐府旧题“自君之出矣”这一类诗中,不幸的家庭有其相似性,男人长久不归的理由有千千万,但闺房空守之人的愁怨却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