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缘?是命?是造化?
本来班委是不用做课代表的,无奈由于上学期创业相关课程折磨大家身心俱疲,这学期的类似课就没人想做课代表了。于是我就成了《创新》课代表。
黄老师对中医很推崇,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推崇,特别对这个阴阳鱼图推崇备至!
黄老师上课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总能听到闻所未闻却很有道理意味隽永的东东。
而且结合道德经、阴阳鱼图、孙子兵法,而西方的“破旧”理论,黄老师形成了自己一套理论构架。
常常说,一个人的理论如果成体系,系统化,能够自圆其说,就会具有解释万事万物的能力,就会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
“有道无术,可生术,有术无道,止于术。 ”
小时候,爸爸就教我太极拳,大一点就看爸爸的一些气功书。奇经八脉、乱七八糟,呵呵
然后,随着自己长大,受的教育都是现代科学,自己又是数理化爱好者,就渐渐生疏了。
大学的时候,学习《周易》,可惜老师水平不够啊,没有学到精要。只记得是物理系的老教授教的了。
这次,黄老师的课又引发了我的兴趣,很多事情现今的科学很难解释。
知其然好,知其所以然更好。当不能知其所以然的时候,能够知其然也已经不错了。
好像看到那一天,某人给一群人讲道,大家都不能理解,某人说,你们先记住就够了。
当然,不能理解,会用也行。
而,天佑我中华,给我们这么多的好东西,据说,超过2000年历史的种族,只有中华民族了。
最近,很注意自己的作息。11点前睡觉,8点后不吃东西。
昨天课后,黄老师给我开小灶,帮我治疗颈椎。
无奈效果没有想象得好,而且被老师处理过的地方,现在都好痛啊!
还是要靠自己,保重!
———————————————–
转帖一篇《谈所谓“阴阳鱼的太极图”的来源》
郭彧
一般所谓“阴阳鱼的太极图”,最先见于明初赵撝谦的《六书本义》,称作“天地自然河图”。其后,章潢收入《图书编》,并更名为“古太极图”。至清初高雪君编篡《易经来注图解》时,把进一步演变而来的《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辑入卷末“周易采图”(见下图中的最后一图)。
对于
“阴阳鱼的太极图”的来源,清代张惠言于《易图条辨》中说得很清楚。他说:“为此图者,盖由朱子发《纳甲之图》,用周元公《太极(图)》之法,圆而入之。”
朱震的《纳甲之图》是八卦初爻画于外之图,而杨甲《六经图》中的《伏羲八卦图》也是八卦初爻画于外之图。今以是图“圆而入之”,即得《心易发微太极之图》。如果,从杨甲《伏羲八卦图》推衍到《心易发微太极之图》,要使结果完全与之吻合,关键在于三个同心圆半径的比例。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内同心圆的半径正是外同心圆半径的二分之一,中同心圆半径是外同心圆半径的四分之三。推衍的过程是:
1、将杨甲《伏羲八卦图》的爻画符号代之以黑白弧形块,作三个同心圆,八分为八个扇区。三白者为乾卦,……三黑者为坤卦。是为第二图。
2、以反“∽”曲线依次中分六个扇区中的黑白弧形块。是为第三图。
3、有去、有补而成第四图。
4、将“离卦上爻”和“坎卦上爻”的扇形变画作水滴状的“鱼眼”,抹去内二同心圆线。是为第五图。
5、将黑白“水滴”状“鱼眼”变画作黑白圆点,抹去八分线。是为第六图。
6、将八卦原本符号标于相应位置,再加上有关文字。是为第七图。
这一推衍过程,笔者早在六年前就已完成,并有文章发表在孟津县郭校等先生所办《易学研究》内部刊物上。今天之所以要“老声”常谈,是因为在“孔子2000”网站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易图的哲学内涵及有关宇宙的五个推论》
周吉善)。周先生说“阴阳鱼的太极图”:“是先民们就以圆表示宇宙整体或现实生活中的任一事务。……为了表示一切都在变易的动态模式,又在圆内加了一条S
曲线,形成被称为阴阳鱼的太极图。这就是中华先贤对世间万象及宇宙本身作出的最高抽象,即一切动变皆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用代表两种符号推演出必然出现8种本质不同的态,太极图周围又加添了八卦符号。”接着,又进一步说:“华夏先民以阴阳作为最高的抽象;负阴抱阳的一体化宇宙及宇宙中的事务,都是阴阳有序、和谐互补的有机整体;阴阳一体、此消彼长的过程即是展现在眼前的纷纭万象;演化过程可以分为8种不同状态(或称模式)棗这就是易图中包含的哲理。”周先生的这一议论,说到底应该是就杨甲的《伏羲八卦图》而发。而杨甲此图却是来源于北宋邵雍的《观物外篇》“乾坤纵而六子横”之说。如果单就《伏羲八卦图》而发议论,恐怕是得不出如此深邃的“哲理”的。
由近年来人们就所谓
“阴阳鱼的太极图”而发表的议论,笔者想到的是:有些议论固然高明,然而搞好基础研究更是重要!如果基础的东西还没有弄明白、搞清楚,那么所发议论也将是“空中楼阁”,势必成为无根之谈。
注:将七图中的“阴阳鱼”圆图去掉,即是杨甲《六经图》所列《伏羲八卦图》。由七图外画之八卦,即可演变成内画之“阴阳鱼”圆图。可知,所谓的“阴阳鱼的太极图”原本是一幅初爻画于外的“八卦”圆图。以黑白块替代卦爻符号作易图,始见于宋代。朱熹先作了横图,其弟子林至进而作了圆图(见《易禆传》)。
考验自制力咯。和和
11点前睡觉,8点后不吃东西,很难做到啊
工作后,隐藏得比较好,没人再叫我太极宗师了,哈哈
太极又要开始修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