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08040_降伏其心 正信成佛

版权声明:本文为上交规定论坛心得,谢绝转载抄袭,否则后果自负。

一直没敢动笔,因为怕写不好“禅”,后来想想也许一辈子都参悟不透,干脆想到哪写哪,就这么滴吧。热烈的笑脸

降伏其心
正信成佛

2008614禅与企业家的修炼

(演讲人:释贤崇)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于1997年被评选为二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五本管理学书籍之一。2003-2006年间,它的作者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及其团队四次拜会参访南怀瑾先生,内容主要是禅宗的修持方法,问答之间,思想深邃,充满睿智,发人深省。可见,禅对企业家的修炼的帮助和指导由来已久。

释贤崇法师,号宗雄,福建福安人,目前担任浙江香海禅寺和跃龙禅寺的主持。因缘际会,来到安泰讲述《禅与企业家的修炼》,也让我们蒙尘的心灵接受了一次禅的洗礼。

人生在世,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若能修道见道,云在青天水在瓶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不失为一种解脱。

学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是要自发自醒,自己觉悟,自己成佛,这才是学佛的真精神。正像释贤崇法师所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也许无所欲,无所求,这才是佛的境界吧。

一个人如果觉悟了,悟道了,对一切功名富贵看不上,而万事不管,脚底下抹油溜了,这种人叫做罗汉,按照释贤崇法师的说法,罗汉只是注重自身的解脱,因此我们看到的一般都是面目狰狞的形象。但是菩萨境界则不然,觉悟了,解脱了世间一切的痛苦,但是看到世上林林总总的众生还在苦难中,就要再回到世间广度一切众生。释贤崇法师说菩萨是大慈大悲大爱、利益众生的,因此都是面貌端正。菩萨这种牺牲自我,利益一切众生的行为,就是所谓有情,是大乘菩萨道。

红尘里的人生,就是功名富贵,普通叫做享洪福。清净的福叫做清福,人生洪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洪福是厌烦的。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烦世间的洪福,对洪福有厌离心,才能走向学佛之路。

这让我想到了企业管理者,一般都得享洪福,但是一般却不肯享受寂寞、品味孤独,比如很多人都喜欢大权在握,却不习惯放权给下属。而创业者,都要经历一段挣扎和奋斗的时期,才能蜕变成一个成功者。我想,经历了苦痛的考验,然后才有机会享洪福,其中有智慧的人最终才能得享清福吧。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那些所谓的隐士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是只是形式上的而已,而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因此他们隐居于市朝才是心灵上真正的升华所在,才是真正的隐者。而对企业家来说,在商场上厮杀,如果也能有一颗大智若愚,淡然处之的心,也许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吧。

释贤崇法师在演讲过程中不时问到还剩多少时间,好像担心没有机会把他的毕生所学悉数传授。按佛经的观点,“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时间是相对的,真正的时间,万年一念,一念万年,没有古今,没有去来,等于一首古诗:“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释贤崇法师有些着相了,没有做到他说的色即是空,一起听讲的一位同学说的好,“世间本无时,何处问剩余”。

最后用主持人徐飞老师关于禅意的诗词连诵收尾:“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如无特殊说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