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08033_中国软件及服务外包


版权声明:本文为上交规定论坛心得,谢绝转载抄袭,否则后果自负。

中国软件及服务外包

2008329服务外包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及挑战

(演讲人:屈中华)

按照《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说法,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1492-1800年,国家的力量,坚船利炮;1800-2000年,公司的力量,技术与品牌;2000年以后,个人的力量,教育和创新。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会说普通话,那么中国是平的;如果会说日语、韩语,亚洲是平的;会说英语,世界才是平的。

所谓外包,在我个人理解,应该是一种贸易。贸易会让生活更美好,因为它让人们做自己相对更加擅长的事情。而外包,就是发包商把自己成本高的业务转包给相对成本比较低的接包商,双方都可以从中获得好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下,由于成本竞争的压力,企业为了改变其业务流程并重组其战略性资源,而且IT和网络通信技术手段的成熟,促进了外包的出现并繁荣。

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离岸外包,也就是做发达国家的外包。离岸外包不仅仅可以做软件外包,还可以做服务外包,比如人类资源、财务与会计、客户联系、IT系统、固定资产和设备管理等等业务。这个市场预计在未来的1520年会以每年25%30%的增长率高速增长。

在外包服务上,中国跟印度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特别是在语言、人力资源、文化兼容性等方面。中国人学英语十几年,但是都是应试英语,真正能说的人太少;拿软件外包为例,中国软件外包人才缺口仍然很大;中国对欧美国家的文化兼容性还是比印度要差。印度在2007年的外包总额为300亿美金,占它们GDP5.4%,过去的十年以28.9%的增长率增长。当前,中国在外包上的总额仅是印度的10%,据预测有可能在2015年赶上印度的规模。

离岸外包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机会。离岸外包是IT支撑的完全的出口导向,使中国从现在的劳动密集型“中国制造”变成知识密集型的“中国服务”。亚当斯密说过,人民的富裕是经济发达程度的最好体现,发展离岸外包有助于增加人民收入,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离岸外包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不但是做外包的工作机会本身,还有相关的餐饮娱乐房地产,还有出租车,因为做外包的人经常出差和加班。中国不缺资金、不缺技术、不缺市场,缺的恰恰是管理,特别是驾驭大型项目的能力。比如,1亿元以上的软件项目,在中国失败的比率在80%以上。而通过做外包,可以让参与的人得到锻炼,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国家软件业。同时,外包行业仅需要计算机和网络,属于完全环保型行业。

比较传统制造业和服务外包,制造业特别是来料加工行业95%的成本,其中5%的人力成本(500-800/月),5%的利润;而服务外包却是75%90%的人力成本(3000-30000/月),10&25%的利润。因此,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外包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自造、中国智造转变。

在软件外包方面,1998-2000年的时候,由于千年虫问题,对软件外包的需求巨大,印度把握住了这次机会,而中国当时在努力扮演自己世界工厂的角色,没有能分到一杯羹。后面几年,中国再想进入软件外包这一领域,却错过的最佳机会,于是有了遍及全国大江南北的通过CMM5软件质量管理体系的热潮。

我想,软件和服务外包对中国来说真的是一次好的机会,现在开始努力还不晚,也有很多有梦想有远见的同胞在为之奋斗。作为软件开发业内人士的自己,我也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经管08032_如何领导类似王选的人才?

王选与中国印刷技术

 

1、请对作为科学家的王选的个人特征进行简要评述。

 

1)     
有创新精神——“于是王选问自己,为什么总是停留在欣赏别人成果上,自己怎么没有创新?……”

2)     
软、硬件兼修——“从硬件转向软件,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

3)     
好学、有毅力——“王选在20几岁时的另一个决定是锻炼英语听力。先听短波中北京电台对外英语广播……”

4)     
关注最新研究动向——“王选大量地查阅外国文献……”

5)     
自信、有闯劲——“当王选提出方案后,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王选的方案异想天开、不现实,也有人嘲笑他想一步登天……王选自有他的道理:要搞就搞最先进的,不能光跟在别人后面爬行……”

 

2、请对王选等成功实现中文激光照排技术跨越的成功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1)     
国家相关部门及北京大学的支持

2)     
承接项目研究开发的北大项目组及负责人王选的知识和研究能力积累

3)     
通过革新进入市场前沿,进而得到宝贵的需求刺激,“需求”和已有技术的“不足”是创新的源泉

4)     
搞二、三代机需要解决一系列机械上的难题,而限于我国条件还很难办到;相比之下,搞四代机则容易得多,它的关键不是机械,而是技术

5)     
软、硬结合的技术积累

6)     
持续不断的创新

7)     
技术和市场的结合

8)     
不但考虑适合当前市场的需要的开发,而且做适合未来市场的研究

9)     
给软件开发以宽松的环境

 

3、如何领导类似王选的人才?

 

根据案例的内容分析,王选是一位好学有毅力、软硬件兼修、自信有闯劲、有创新精神,并且了解技术前沿和市场动态的资深技术大家。

 

对于类似王选这样的人才,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l       
所在的公司能否提供一些很有兴趣的问题来供他们进行研究

l       
是否能提供很好的环境使他们的研究能得以顺利地进行

l       
研究出来的成果能否得到很快的应用,而不是被浪费掉

 

如果这几点做不到的话,很多天才们就会离开这家公司,而跑到另外一家公司,或是自己创办公司。

 

我想用比尔盖茨给予图灵奖(计算机界最高奖)得主们的待遇来对待,才能充分发挥这类人才的长处,列举如下:

l       
高薪、奖励、发展空间这些常用手段

l       
创造出一种能够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的宽松的环境,激发他们对工作本身的兴趣

l       
放弃在管理中使用强制权力。因为技术人员对于企业的价值,不是通过他们的行为而是通过他们的思想来实现的,何况用强制的力量来使某人富有创造力是不可能的

l       
利用关系权力。比如对类似王选的人才的能力,给予尊重和认可,并跟他们建立友谊关系,真正赢得他们内心中的好感,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记得在交大听“说宝堂”的CEO讲如何管理人才也提到类似的方式。

 

他为了留着一位技术大拿,不但给他本人丰厚的待遇、宽松的环境;而且,还经常邀请他的夫人(该员工有些惧内)到公司出席活动。甚至在黄金周放假的时候,投其所好(员工的夫人爱好旅游),买了到香港双飞旅游的机票送给该员工夫妇。最终他们不但留住了这个员工,而且该员工还非常卖命。

 

总之,我认为创造环境和氛围使员工自己想工作并且想努力工作,而不是通过财富地位荣誉诱惑或者规章制度强迫员工去工作,才是管理员工的最高境界。

 

旅行

何为旅行——Louis
Vuitton

何为旅行
旅行不是一次出行
也不只是一个假期
旅行是一个过程 一次发现
是一个自我发现的 过程
真正的旅行 让我们直面自我
旅行不仅让我们看到世界
更让我们看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
究竟,是我们创造了旅行
还是旅行造就了我们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旅行
生命将引领你去向何方

旅行——许巍

阵阵晚风吹动着松涛
吹响这风铃声如天籁
站在这城市的寂静处
让一切喧嚣走远

只有青山藏在白云间
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涧
看那晚霞盛开在天边
有一群向西归鸟

谁画出这天地又画下我和你
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谁让我们哭泣又给我们惊喜
让我们就这样相爱相遇
总是要说再见相聚又分离
总是走在漫长的路上

旅行的意义——陈绮贞

你看过了许多美景
你看过了许多美女
你迷失在地图上
每一道短暂的光阴

你品尝了夜的巴黎
你踏过下雪的北京
你熟记书本里
每一句你最爱的真理

却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
却说不出你欣赏我哪一种表情
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动心
说不出离开的原因

你累计了许多飞行
你用心挑选纪念品
你收集了地图上
每一次的风和日丽

你拥抱热情的岛屿
你埋葬记忆的土耳其
你流连电影里
美丽的不真实的场景

却说不出什么在场合
我曾让你分心
说不出旅行的意义

你勉强说出你爱我的原因
却说不出你欣赏我哪一种表情
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分心
说不出离开的原因

勉强说出你为我寄出的每一封信
都是你离开的原因
你离开我
就是旅行的意义

分开去旅行——刘若英 黄立行

我选择去洛杉矶你一个人要飞向巴黎
尊重各自的决定维持和平的爱情
相爱是一种习题在自由和亲密中游移
你问过太多次我爱不爱你

black black heart
send给你我的心

计划是分开旅行啊
为何像结局
我明白停在你的怀里
却不一定在你心里
巴黎下了一整天雨

我不想要去证明也不知道怎么证明
相爱是两人事情我不喜欢你怀疑
怀疑爱是可怕的武器谋杀了爱情
我在这里本来是晴朗好天气

black blacd heart
send给你我的心

计划是分开旅行啊
为何像结局
我明白停在你的怀里
却不一定在你心里
巴黎下了一整天雨(两个人分开去旅行…)

休息一下不需要那么的密集
不必每一秒钟都粘在一起
你问我爱不爱你这个不是个问题
早就说过需要空间才能继续
我也真的不希望你离去
我们就试试看各走各的路
嘘~别哭
这个只是短短的度假
别搞得那么复杂
你不是一直说要去巴黎吗

“INTJ”(内向 直觉 思维 判断)

太学术了,很久没有写随感。
最近很忙,工作上学习上还有其它一些保密的东东。
几线作战,每天很多事情要处理。
MBTI测试,我是“INTJ”(内向 直觉 思维 判断),属于概念主义者
 
“概念主义者”型的人自信、有智慧、富有想像力。他们的原则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概念主义者”是四种类型中最独立的一种人。他们工作原则性强,标准高,对自己和对别人的要求都很严格。他们不会被别人的冷遇和批评干扰,喜欢以自己的方式做事。“概念主义者”型的人天生好奇,无论是由于工作本身的需要还是出于长远的考虑,他们很喜欢不断地吸取知识,他们因此而常常看得到同一问题的多个不同的方面,习惯于全面地、概括地思考问题,和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他们很善于发现事物的可能性,理解事物的复杂性,喜欢进行逻辑的分析,从而对真实或假设的问题构思出解决方案。

“概念主义者”喜欢能够提供自由、变化和需要有较高的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不喜欢简单、重复的工作。他们喜欢看到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实施。“概念主义者”
会对那些他们认为不够能干的人不耐烦,喜欢与很有能力的上司、下属、同事共事。许多“概念主义者”型的人推崇权力,易于被有权力的人和权力地位所吸引。

 
 优势
1. 善于分析、总结、判断
2. 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3. 喜欢追根究底,力图抓住事物的本质
4. 对文字、语言敏感
5. 抽象思维能力强,能理解复杂的理论概念,善于将事情概念化,善于从中推断出原则或预测趋势
6. 擅长策略性思维
7. 会接受建设性的批评,而不把它当作针对个人的问题
 
潜在的弱点
1. 由于有时给自己定了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可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期望过高
2. 易于像紧逼自己工作一样去逼着别人工作
3. 常常不希望别人对抗自己的意愿,有时给人顽固、死板的印象
4. 易于过份强调工作,从而损害了家庭的和谐
5. 常常不记得花时间夸奖同事、下属或其他人
6. 常常忽视了一些工作中所需要的社交礼仪
7. 有时没有注意到他人的情绪感受,从而给人冷漠、不近人情的印象
8. 有时会因忽略了细节而没有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9. 易于过于理论化而不考虑实际情况,易受远景规划诱惑,难以具体落实
10. 有时想法太多,不知道哪些切实可行,不知道真正应该做什么
 
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

中国的崛起


版权声明:本文为上交规定论坛心得,谢绝转载抄袭,否则后果自负。

中国的崛起

2008315《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的30年成长历程》之感悟

(演讲人:吴晓波)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按照吴晓波先生的说法,一共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1年,邓时代的到来,一场没有“蓝图”的改革。

邓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搞改革,钱从哪来?”当时德国大众就拒绝在中国投资建厂,说“在中国建厂相当于在孤岛上面建厂”。当时重庆有个“永进”牌卡车,这个名字非常形象,因为他们生产的卡车都没有倒车档。最终,600亿美元(120工程)流产。1979年,以放权为特征的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当时的中国外汇储备只有1亿美元,中国最好的资源就是土地,于是袁庚在深圳创建蛇口开发区。1980-1987年,意外的异军突起,中国最早的市场出现在温州、潮汕、晋江地区,究其缘由竟然是“走私”拉动。而当时去邻村走亲戚最多只能带3只鸡,再多的话就是投机倒把罪,最高可以判死刑的!1983年的双轨制,导致了倒爷的出现,按经济学的说法,就是出现了套利空间。于是,1988年,国家决定并轨,但是价格闯关失败,导致了抢购风潮。中央政府企改“第一次大转弯”——“邓改革”的终结。1991年,资本市场兴起,股市出现在上海和深圳。

第二阶段:1992-1997年,朱时代的到来,新权威主义的时代。

朱上任后清理“三角债”;整顿金融秩序;中央地方分灶吃饭,力保中央财政;抓大放小,力保大型国有企业。这就是有名的“四斧头”。1996年是“黄金之年”,政府在大力扶持国有企业,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不幸的是,1997年刚好赶上了亚洲金融风暴,也促成了中央政府企改“第二次大转弯”——朱理论成型。

第三阶段:1998-2003年,“国退民进”战略。

“国退民进”是对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抓大放小”和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降低国有经济在某些领域的比重总体进程的一种形象化阐释和通俗用语。“抓大放小”,强调的是公有、特别是国有经济内部改革的两个方面及其具体实现形式。“调整国有经济布局”、降低国有经济在我国某些领域的比重,强调的是国有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制度安排。这个战略导致中国创造亿万富豪的速度惊人,某个国有企业“国退民进”之后,就早就了一个甚至几个亿万富翁。同时,老百姓的存款被当作“笼中虎”,有两个解决办法:房地产和汽车。当时汽车消费不高,是因为道理等基础设置没有跟上,而房地产则一热再热,这也跟老百姓的传统观念与很大关系。

第四阶段:2004-2007年,温时代的到来,“朱规温随”。

20044月,中央政府企改“第三次大转弯”。中国面临贫富差距大、高污染高能耗、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等诸多问题,因此,国家加强了对这方面的监控,如08年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

第五阶段:2008-2011年,“十字路口

中国是全球三十大经济体中唯一国有资本超过30%的国家。现在中国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新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股市楼市双旺、CPI指数居高不下,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到来;中国制造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新技术发明周期即将结束,全球面临重大的衰退危机。

当然,中国也面临巨大的机会,比如中国经济处在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之间的景气通道中,可以进行从技术发明到市场的应用,而且我们的人口这么多,需求巨大,如此巨大的市场,是中国和全世界的机会。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很长时间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最近的几百年,中国落后了,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现在,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机会,一个伟大复兴的机会,我相信在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民的齐心努力下,中国必将崛起!